2025新點子實驗場 蒂摩爾古薪舞集 巴魯.瑪迪霖 《排彎動物園》
TJIMUR DANCE THEATRE: X AIWAN UTOPIA
TJIMUR DANCE THEATRE: X AIWAN UTOPIA
排彎動物園
當傳統成為動詞,當排灣的靈魂轉了彎
看我們踩著四步舞,跳起蕭邦圓舞曲
排灣是名詞,是古謠是腳步也是鞦韆,
排灣是動詞,是流動是燃燒更是一種姿態,
在這座名為社會的動物園裡,有時順、有時彎,而我們總在最後一起回到原點。
當文化不再是靜態的展示,當已知的秩序開始轉彎。我們在你熟悉的蕭邦中跳起排灣圍舞,用一曲送葬哀悼那些被忽視的聲音,以離別曲向迷失的自我道別。我們還是我們,唱起古調跳著碧昂絲,踩著四步舞配圓舞曲,沒有誰不配位,只有一二三再來一遍!
作為以排灣當代為主體性的職業舞團,蒂摩爾古薪舞集近年帶著作品走遍歐洲,或巡演或駐村,踩著傳統的腳步,近距離體感國際現況,看著烽火四起、悲歡離合,編舞家巴魯・瑪迪霖不想讓眼底的關懷停在視覺暫留,他要透過創作,將大家帶往沒有秩序、只有浪漫的劇場烏托邦。
舞者在象徵制度的鞦韆擺盪中召喚內心真我,隨著蕭邦的樂音響起,台上發出邀請的魅音,這不是你期待的傳統排灣舞蹈劇場,而是一場排灣撞上當代奇幻的超現實夢境。拿掉框架,打破規則,在傳統與當代間摸索平衡,在綿延往復的拋接中尋找新秩序。而我們還是我們,帶著承繼百年的自由與流動姿態,邀請每個入園的觀眾一起野放靈魂,共譜一曲狂野幻夢!
製作團隊
團長暨藝術總監|路之.瑪迪霖
舞蹈總監暨編舞|巴魯.瑪迪霖
排練指導暨演出者|楊淨皓、舞祖.達卜拉旮茲
演出者|路之.瑪迪霖、江聖祥、蒙慈恩、日柏樂.旮扎伊嵐
燈光設計|李意舜
音樂設計|許德彰
影像設計|王鴻駿
服裝設計暨製作|PROJECTbyH.
主視覺拍攝暨設計|58kg
技術統籌暨舞台監督|陸秀儀
音訊視訊技術統籌|黃尉育
創作陪伴暨國際聯繫|張欣怡
團務經理|邱書婷
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國家兩廳院
演出單位| 蒂摩爾古薪舞集
駐村支持|葡萄牙時光劇院 O Espaço do Tempo
延伸閱讀
就像一條漂亮又有精彩路線的繩子:專訪《排彎動物園》編舞家巴魯・瑪迪霖|cacao 可口
當傳統成為動詞,當排灣的靈魂轉了彎
看我們踩著四步舞,跳起蕭邦圓舞曲
排灣是名詞,是古謠是腳步也是鞦韆,
排灣是動詞,是流動是燃燒更是一種姿態,
在這座名為社會的動物園裡,有時順、有時彎,而我們總在最後一起回到原點。
當文化不再是靜態的展示,當已知的秩序開始轉彎。我們在你熟悉的蕭邦中跳起排灣圍舞,用一曲送葬哀悼那些被忽視的聲音,以離別曲向迷失的自我道別。我們還是我們,唱起古調跳著碧昂絲,踩著四步舞配圓舞曲,沒有誰不配位,只有一二三再來一遍!
作為以排灣當代為主體性的職業舞團,蒂摩爾古薪舞集近年帶著作品走遍歐洲,或巡演或駐村,踩著傳統的腳步,近距離體感國際現況,看著烽火四起、悲歡離合,編舞家巴魯・瑪迪霖不想讓眼底的關懷停在視覺暫留,他要透過創作,將大家帶往沒有秩序、只有浪漫的劇場烏托邦。
舞者在象徵制度的鞦韆擺盪中召喚內心真我,隨著蕭邦的樂音響起,台上發出邀請的魅音,這不是你期待的傳統排灣舞蹈劇場,而是一場排灣撞上當代奇幻的超現實夢境。拿掉框架,打破規則,在傳統與當代間摸索平衡,在綿延往復的拋接中尋找新秩序。而我們還是我們,帶著承繼百年的自由與流動姿態,邀請每個入園的觀眾一起野放靈魂,共譜一曲狂野幻夢!
製作團隊
團長暨藝術總監|路之.瑪迪霖
舞蹈總監暨編舞|巴魯.瑪迪霖
排練指導暨演出者|楊淨皓、舞祖.達卜拉旮茲
演出者|路之.瑪迪霖、江聖祥、蒙慈恩、日柏樂.旮扎伊嵐
燈光設計|李意舜
音樂設計|許德彰
影像設計|王鴻駿
服裝設計暨製作|PROJECTbyH.
主視覺拍攝暨設計|58kg
技術統籌暨舞台監督|陸秀儀
音訊視訊技術統籌|黃尉育
創作陪伴暨國際聯繫|張欣怡
團務經理|邱書婷
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國家兩廳院
演出單位| 蒂摩爾古薪舞集
駐村支持|葡萄牙時光劇院 O Espaço do Tempo
延伸閱讀
就像一條漂亮又有精彩路線的繩子:專訪《排彎動物園》編舞家巴魯・瑪迪霖|cacao 可口
展演須知
◎演出全長約75分鐘,無中場休息。
◎建議7歲以上觀眾欣賞。
◎演前導聆:每場演出前30分鐘於國家戲劇院大廳。
◎演後座談:每場演出後於國家戲劇院大廳。
◎錄影場:6.8(SUN.)
◎如為使用輪椅之觀眾,為確保您於廳內移動之便利性及安全性,請務必選購輪椅席。
◎本節目提供「藝童PLAY - 演出中孩童陪伴服務」,詳見申請辦法(採報名制,演出日7天前 15:00截止報名)。
◎國家兩廳院主辦節目之輪椅售票席及其陪同席,經參考過往平均售票率偏低,為服務更多觀眾及資源使用最大化,將於演出前一週視實際票房情形轉為一般席銷售,惟保留一組輪椅及陪同席提供購買。
◎持青年席位票券者,請憑證件(身分證或健保卡)入場,如無法出示相符證件之觀眾,節目當天現場不開放入場、亦不進行退/換票。
◎主辦單位保留節目異動權。
◎演出全長約75分鐘,無中場休息。
◎建議7歲以上觀眾欣賞。
◎演前導聆:每場演出前30分鐘於國家戲劇院大廳。
◎演後座談:每場演出後於國家戲劇院大廳。
◎錄影場:6.8(SUN.)
◎如為使用輪椅之觀眾,為確保您於廳內移動之便利性及安全性,請務必選購輪椅席。
◎本節目提供「藝童PLAY - 演出中孩童陪伴服務」,詳見申請辦法(採報名制,演出日7天前 15:00截止報名)。
◎國家兩廳院主辦節目之輪椅售票席及其陪同席,經參考過往平均售票率偏低,為服務更多觀眾及資源使用最大化,將於演出前一週視實際票房情形轉為一般席銷售,惟保留一組輪椅及陪同席提供購買。
◎持青年席位票券者,請憑證件(身分證或健保卡)入場,如無法出示相符證件之觀眾,節目當天現場不開放入場、亦不進行退/換票。
◎主辦單位保留節目異動權。
藝術總監暨演出者|路之.瑪迪霖
蒂摩爾古薪舞集創辦人暨藝術總監,屏東三地門鄉地磨兒部落排灣族人,以舞蹈承載文化記憶,將原住民族身體語彙推向當代表達與國際對話。畢業於臺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及國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曾任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年深耕部落,致力於將排灣族的身體、聲音與歷史轉化為當代藝術語言,構築排灣族在全球藝術場域中的獨特視野。
2013年編創作品《Qai~i.愛遺憶》入圍台新藝術獎,透過舞蹈探討文化記憶與身體經驗的交錯。2023年發起行為藝術《路之行走》,以身體為載體,探索文化流動與族群認同,行經德國、葡萄牙,並將於2025年走向挪威,以行走對話世界,讓身體成為穿越時空的文化見證。2021年榮獲原住民族傑出成就獎,並與巴魯.瑪迪霖共同獲選為《表演藝術雜誌》舞蹈類年度人物。她持續透過舞蹈、行為藝術與文化行動,書寫排灣族的當代篇章,讓身體不只是表演的媒介,而是文化記憶的延續、歷史與未來交匯的場域,在世界舞台上發聲、共鳴、迴盪。
蒂摩爾古薪舞集創辦人暨藝術總監,屏東三地門鄉地磨兒部落排灣族人,以舞蹈承載文化記憶,將原住民族身體語彙推向當代表達與國際對話。畢業於臺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及國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曾任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年深耕部落,致力於將排灣族的身體、聲音與歷史轉化為當代藝術語言,構築排灣族在全球藝術場域中的獨特視野。
2013年編創作品《Qai~i.愛遺憶》入圍台新藝術獎,透過舞蹈探討文化記憶與身體經驗的交錯。2023年發起行為藝術《路之行走》,以身體為載體,探索文化流動與族群認同,行經德國、葡萄牙,並將於2025年走向挪威,以行走對話世界,讓身體成為穿越時空的文化見證。2021年榮獲原住民族傑出成就獎,並與巴魯.瑪迪霖共同獲選為《表演藝術雜誌》舞蹈類年度人物。她持續透過舞蹈、行為藝術與文化行動,書寫排灣族的當代篇章,讓身體不只是表演的媒介,而是文化記憶的延續、歷史與未來交匯的場域,在世界舞台上發聲、共鳴、迴盪。
創作者|巴魯.瑪迪霖
巴魯・瑪迪霖,排灣族人,來自屏東縣三地門鄉地磨兒部落,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現為蒂摩爾古薪舞集舞蹈總監與主要創作者。2006年與路之・瑪迪霖共同創立舞團,長期致力於排灣文化的當代轉譯,透過身體語彙連結記憶與情感。他的創作風格內斂深刻,關注族群歷史、文化認同與身體經驗。代表作《bulabulay mun?》探討排灣族的歷史傷痕,2023年入圍台新藝術獎,並受邀於德國威瑪藝術節與葡萄牙吉馬雷斯舞蹈節演出;《varhung~心事誰人知》則於愛丁堡藝穗節入圍 Total Theatre Awards,展現其作品的文化厚度與國際視野。作品《bulabulay mun?》亦被改編為舞蹈電影,於德國 TANZAHOi、荷蘭舞蹈影展等國際平台放映。至今累積十三部長篇作品,創作步伐穩健,風格質樸而深沉。2023年獲《表演藝術雜誌》評選為年度人物,持續以創作回應文化與時代。
巴魯・瑪迪霖,排灣族人,來自屏東縣三地門鄉地磨兒部落,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現為蒂摩爾古薪舞集舞蹈總監與主要創作者。2006年與路之・瑪迪霖共同創立舞團,長期致力於排灣文化的當代轉譯,透過身體語彙連結記憶與情感。他的創作風格內斂深刻,關注族群歷史、文化認同與身體經驗。代表作《bulabulay mun?》探討排灣族的歷史傷痕,2023年入圍台新藝術獎,並受邀於德國威瑪藝術節與葡萄牙吉馬雷斯舞蹈節演出;《varhung~心事誰人知》則於愛丁堡藝穗節入圍 Total Theatre Awards,展現其作品的文化厚度與國際視野。作品《bulabulay mun?》亦被改編為舞蹈電影,於德國 TANZAHOi、荷蘭舞蹈影展等國際平台放映。至今累積十三部長篇作品,創作步伐穩健,風格質樸而深沉。2023年獲《表演藝術雜誌》評選為年度人物,持續以創作回應文化與時代。
創作陪伴|張欣怡
旅居盧森堡,創辦AxE Arts Europa國際文化交流平台,旨在媒合非政府組織以及藝術創作者間的對話與合作。參與路之・瑪迪霖首支個人長篇作品《路之行走》葡萄牙時光劇院研發駐村並擔任舞蹈構作。曾任蒂摩爾古薪舞集國際聯繫暨「TJIMUR藝術生活節」協同策展人(2022-2024);應德國緬因茲市立劇院邀請,擔任2022德國舞蹈年會亞洲系列協同策展人;臺灣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國際事務組長(2017-2021)。現為Aerowaves歐陸青年編舞網絡夥伴、CAN亞洲馬戲網絡執委會成員及艋舺國際舞蹈節國際合作顧問。於2024年10月起,擔任Tanztriennale德國舞蹈三年展之聯合藝術總監。
旅居盧森堡,創辦AxE Arts Europa國際文化交流平台,旨在媒合非政府組織以及藝術創作者間的對話與合作。參與路之・瑪迪霖首支個人長篇作品《路之行走》葡萄牙時光劇院研發駐村並擔任舞蹈構作。曾任蒂摩爾古薪舞集國際聯繫暨「TJIMUR藝術生活節」協同策展人(2022-2024);應德國緬因茲市立劇院邀請,擔任2022德國舞蹈年會亞洲系列協同策展人;臺灣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國際事務組長(2017-2021)。現為Aerowaves歐陸青年編舞網絡夥伴、CAN亞洲馬戲網絡執委會成員及艋舺國際舞蹈節國際合作顧問。於2024年10月起,擔任Tanztriennale德國舞蹈三年展之聯合藝術總監。
排練指導暨演出者|楊淨皓
排灣族 ,屏東縣泰武鄉佳平村人,畢業於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系。2013 年加入蒂摩爾古薪舞集參與舞團15支演出作品《2025,排彎動物園》、《2024,最微小的聲音?》、《2022,bulabulay mun? 》、《2021,kemeljang.知!所以?》、《2020,去排灣》、《2019,哎~撒撒》、《2018,Calisi斜坡上的婚禮》、《2017,Varhung~心事誰人知》、《2016,在一起 2 Gather》 、《2015,似不舞【s】》、《2014,Qai~i愛遺憶》、《2013,Umaq.烏瑪》、《2013,Kurakuraw.舞琉璃》、《2013,Kavaluan的凝視》、《2009,kurakuraw.戀羽》。
2014 至 2024年隨團參與歐洲、美洲、亞洲,共計15個城市國際藝術節演出,於2018 年創造歐洲巡演 56 天 42 場之巡演紀錄,連續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與英國「愛丁堡藝穗節台灣季」。2022隨團參與「德國杜塞道夫國際舞蹈博覽會」演出《去排灣》。2023隨團參與「德國慕尼黑國際當代舞蹈節」演出《去排灣》。2024隨團參與「GUIDANCE吉馬列斯國際當代舞蹈節」、「德國威瑪藝術節」演出《bulabulay mun?》。
排灣族 ,屏東縣泰武鄉佳平村人,畢業於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舞蹈系。2013 年加入蒂摩爾古薪舞集參與舞團15支演出作品《2025,排彎動物園》、《2024,最微小的聲音?》、《2022,bulabulay mun? 》、《2021,kemeljang.知!所以?》、《2020,去排灣》、《2019,哎~撒撒》、《2018,Calisi斜坡上的婚禮》、《2017,Varhung~心事誰人知》、《2016,在一起 2 Gather》 、《2015,似不舞【s】》、《2014,Qai~i愛遺憶》、《2013,Umaq.烏瑪》、《2013,Kurakuraw.舞琉璃》、《2013,Kavaluan的凝視》、《2009,kurakuraw.戀羽》。
2014 至 2024年隨團參與歐洲、美洲、亞洲,共計15個城市國際藝術節演出,於2018 年創造歐洲巡演 56 天 42 場之巡演紀錄,連續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與英國「愛丁堡藝穗節台灣季」。2022隨團參與「德國杜塞道夫國際舞蹈博覽會」演出《去排灣》。2023隨團參與「德國慕尼黑國際當代舞蹈節」演出《去排灣》。2024隨團參與「GUIDANCE吉馬列斯國際當代舞蹈節」、「德國威瑪藝術節」演出《bulabulay mun?》。
排練指導暨演出者|舞祖.達卜拉旮茲
排灣族,屏東縣瑪家鄉排灣村人,畢業於臺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2015年加入蒂摩爾古薪舞集參與舞團12支演出作品《2025,排彎動物園》、《2024,最微小的聲音?》、《2022,bulabulay mun?》、《2021,kemeljang.知!所以?》、《2020,去排灣》、《2019,哎~撒撒》、《2018,Calisi斜坡上的婚禮》、《2017,Varhung~心事誰人知》、《2016,在一起 2 Gather》、《2015,似不舞【s】》、《2013,Kavaluan的凝視》、《2009,kurakuraw.戀羽》。
2016 至 2024 年隨團參與歐洲、美洲、亞洲,共計15個城市國際藝術節演出,於 2018 年創造歐洲巡演 56 天 42 場之巡演紀錄,連續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與英國「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2022隨團參與「德國杜塞道夫國際舞蹈博覽會」演出《去排灣》。2023隨團參與「德國慕尼黑國際當代舞蹈節」演出《去排灣》。2024隨團參與「GUIDANCE吉馬列斯國際當代舞蹈節」、「德國威瑪藝術節」演出《bulabulay mun?》。
排灣族,屏東縣瑪家鄉排灣村人,畢業於臺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2015年加入蒂摩爾古薪舞集參與舞團12支演出作品《2025,排彎動物園》、《2024,最微小的聲音?》、《2022,bulabulay mun?》、《2021,kemeljang.知!所以?》、《2020,去排灣》、《2019,哎~撒撒》、《2018,Calisi斜坡上的婚禮》、《2017,Varhung~心事誰人知》、《2016,在一起 2 Gather》、《2015,似不舞【s】》、《2013,Kavaluan的凝視》、《2009,kurakuraw.戀羽》。
2016 至 2024 年隨團參與歐洲、美洲、亞洲,共計15個城市國際藝術節演出,於 2018 年創造歐洲巡演 56 天 42 場之巡演紀錄,連續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與英國「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2022隨團參與「德國杜塞道夫國際舞蹈博覽會」演出《去排灣》。2023隨團參與「德國慕尼黑國際當代舞蹈節」演出《去排灣》。2024隨團參與「GUIDANCE吉馬列斯國際當代舞蹈節」、「德國威瑪藝術節」演出《bulabulay mun?》。
演出者 |江聖祥
排灣族 ,屏東縣來義鄉望嘉村人,畢業於臺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2019 年加入蒂摩爾古薪舞集,參與舞團7支演出作品《2025,排彎動物園》、《2024,最微小的聲音?》、《2022,bulabulay mun?》、《2021,kemeljang.知!所以?》、《2020,去排灣》、《2019,哎~撒撒》、《2017,Varhung~心事誰人知》。
2019 至 2024年隨團參與歐洲、美洲、亞洲,共計10個城市國際藝術節演出。2022隨團參與「德國杜塞道夫國際舞蹈博覽會」演出《去排灣》。2023隨團參與「德國慕尼黑國際當代舞蹈節」演出《去排灣》。2024隨團參與「GUIDANCE吉馬列斯國際當代舞蹈節」、「德國威瑪藝術節」演出《bulabulay mun?》。
排灣族 ,屏東縣來義鄉望嘉村人,畢業於臺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2019 年加入蒂摩爾古薪舞集,參與舞團7支演出作品《2025,排彎動物園》、《2024,最微小的聲音?》、《2022,bulabulay mun?》、《2021,kemeljang.知!所以?》、《2020,去排灣》、《2019,哎~撒撒》、《2017,Varhung~心事誰人知》。
2019 至 2024年隨團參與歐洲、美洲、亞洲,共計10個城市國際藝術節演出。2022隨團參與「德國杜塞道夫國際舞蹈博覽會」演出《去排灣》。2023隨團參與「德國慕尼黑國際當代舞蹈節」演出《去排灣》。2024隨團參與「GUIDANCE吉馬列斯國際當代舞蹈節」、「德國威瑪藝術節」演出《bulabulay mun?》。
演出者|蒙慈恩
漢族,屏東市人,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系。2017年加入蒂摩爾古薪舞集,參與舞團8支演出作品《2025,排彎動物園》、《2024,最微小的聲音?》、《2022,bulabulay mun?》、《2021,kemeljang.知!所以?》、《2020,去排灣》、《2019,哎~撒撒》、《2018,Calisi斜坡上的婚禮》、《2017,Varhung~心事誰人知》。
2017至2024年隨團參與歐洲、美洲、亞洲,共計13個城市國際藝術節演出,於2018年創造歐洲巡演56天42場之巡演紀錄,連續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與英國「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2024隨團參與「GUIDANCE吉馬列斯國際當代舞蹈節」、「德國威瑪藝術節」演出《bulabulay mun?》。
漢族,屏東市人,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系。2017年加入蒂摩爾古薪舞集,參與舞團8支演出作品《2025,排彎動物園》、《2024,最微小的聲音?》、《2022,bulabulay mun?》、《2021,kemeljang.知!所以?》、《2020,去排灣》、《2019,哎~撒撒》、《2018,Calisi斜坡上的婚禮》、《2017,Varhung~心事誰人知》。
2017至2024年隨團參與歐洲、美洲、亞洲,共計13個城市國際藝術節演出,於2018年創造歐洲巡演56天42場之巡演紀錄,連續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與英國「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2024隨團參與「GUIDANCE吉馬列斯國際當代舞蹈節」、「德國威瑪藝術節」演出《bulabulay mun?》。
演出者|日柏樂.旮扎伊嵐
排灣族 ,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人,畢業於臺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2023 年加入蒂摩爾古薪舞集,參與舞團3支演出作品《2025,排彎動物園》、《2024,最微小的聲音?》、《2022,bulabulay mun?》。2024隨團參與「德國威瑪藝術節」演出《bulabulay mun?》。
排灣族 ,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人,畢業於臺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2023 年加入蒂摩爾古薪舞集,參與舞團3支演出作品《2025,排彎動物園》、《2024,最微小的聲音?》、《2022,bulabulay mun?》。2024隨團參與「德國威瑪藝術節」演出《bulabulay mun?》。
音樂設計|許德彰
許德彰,作曲家,其作品涵蓋管弦樂團、電子音樂以及聲音裝置,並涉足多項跨領域創作。作品多以音樂科技結合人聲、樂器,探索聲音與歷史記憶的關係。許氏獲多項國際比賽作曲首獎,其近期作品於香港藝術節、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山口藝術媒體中心等展出。也曾於Huddersfield當代音樂節、統營國際音樂節等演出,並獲不同專業團體委約。
許德彰,作曲家,其作品涵蓋管弦樂團、電子音樂以及聲音裝置,並涉足多項跨領域創作。作品多以音樂科技結合人聲、樂器,探索聲音與歷史記憶的關係。許氏獲多項國際比賽作曲首獎,其近期作品於香港藝術節、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山口藝術媒體中心等展出。也曾於Huddersfield當代音樂節、統營國際音樂節等演出,並獲不同專業團體委約。
燈光設計|李意舜
劇場燈光設計師,倫敦皇家中央戲劇與演講學院劇場美學 (Scenography) 藝術碩士。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兼任講師。曾旅居國外多年,作品關注藝術呈現的總體性,同時梳理燈光獨有的敘事語𢑥,與舞團曾合作於 2015 愛丁堡藝穗節台灣季《Kavaluan的凝視》、2016 台北藝術節: 蒂摩爾古薪舞集 x紐西蘭黑色優雅舞團《2 gather》、2019《Ai SA SA》、2022《Bulabulay mun?》、2024 台南藝術節《最微小的聲音》,並多次參與舞團國際藝術節巡演,擔任燈光設計暨技術統籌。
劇場燈光設計師,倫敦皇家中央戲劇與演講學院劇場美學 (Scenography) 藝術碩士。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兼任講師。曾旅居國外多年,作品關注藝術呈現的總體性,同時梳理燈光獨有的敘事語𢑥,與舞團曾合作於 2015 愛丁堡藝穗節台灣季《Kavaluan的凝視》、2016 台北藝術節: 蒂摩爾古薪舞集 x紐西蘭黑色優雅舞團《2 gather》、2019《Ai SA SA》、2022《Bulabulay mun?》、2024 台南藝術節《最微小的聲音》,並多次參與舞團國際藝術節巡演,擔任燈光設計暨技術統籌。
影像設計|王鴻駿
高雄人,倫敦藝術大學時尚學院時尚攝影碩士,攝影師/短片導演/視覺統籌,擅長捕捉情緒與感官經驗間的連結觸發觀者共鳴和記憶節點,相信經由時間感的重塑,能擴展感知的疆界。主要作品集中於時尚與商業攝影,影像作品''The Seven Sense in Amber'' 入圍 Aesthetica Short Film Festival於London Short Film Festival 放映,「Obsession Extracting Practice」受邀於2017「設計上海」展出,參展2021「青島國際藝術年展」,攝影作品於 Victoria House、Print House Gallery 展出。
高雄人,倫敦藝術大學時尚學院時尚攝影碩士,攝影師/短片導演/視覺統籌,擅長捕捉情緒與感官經驗間的連結觸發觀者共鳴和記憶節點,相信經由時間感的重塑,能擴展感知的疆界。主要作品集中於時尚與商業攝影,影像作品''The Seven Sense in Amber'' 入圍 Aesthetica Short Film Festival於London Short Film Festival 放映,「Obsession Extracting Practice」受邀於2017「設計上海」展出,參展2021「青島國際藝術年展」,攝影作品於 Victoria House、Print House Gallery 展出。
服裝設計|PROJECTbyH.
PROJECTbyH. 由設計師 Henry Lee 和 Naomi Zhao 於 2013 年於紐約創立。其核心概念——「有意識地選擇,並在選擇中探索本質」——打破年齡、性別、種族等標籤的既定觀念,追求並創造一系列能完全被自然回收的製作技法與工藝,藉由反思服裝與人的關係,探索人與生命的關係。
PROJECTbyH. 由設計師 Henry Lee 和 Naomi Zhao 於 2013 年於紐約創立。其核心概念——「有意識地選擇,並在選擇中探索本質」——打破年齡、性別、種族等標籤的既定觀念,追求並創造一系列能完全被自然回收的製作技法與工藝,藉由反思服裝與人的關係,探索人與生命的關係。
主視覺拍攝|巴卅席
蒂摩爾古薪舞集的時光記錄者,用心捕捉、用心感受每個瞬間。 雙眼不僅是察覺的窗口,更是通往情感的通道,每個畫面傳遞著 溫度與情感,講述著蒂摩爾的背後故事。將每一個當下化為永 恆,讓觀者能夠重新體驗那些動容的靈魂。
蒂摩爾古薪舞集的時光記錄者,用心捕捉、用心感受每個瞬間。 雙眼不僅是察覺的窗口,更是通往情感的通道,每個畫面傳遞著 溫度與情感,講述著蒂摩爾的背後故事。將每一個當下化為永 恆,讓觀者能夠重新體驗那些動容的靈魂。
主視覺設計|58kg
技術統籌暨舞台監督|陸秀儀
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舞臺監督主修(MFA in Stage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並雙主修劇場藝術學系學士。截至目 前的演藝生涯大多參與臺灣以及美國的舞臺劇、音樂劇、舞蹈以 及藝術節演出。她擁有獨特的個人舞監風格及美學品味,將其融 入於藝術製作中的各部門協調工作,也擅於call cue技術繁複的 演出。在美期間,多在聖地牙哥和灣區的專業劇場自由接案,此 外也致力於發揮自身的中文和英文雙語能力,希望能當個世界劇 場工作者。她近期著重參與許多非傳統演出的製作,也投身全新 原創製作的發展。
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舞臺監督主修(MFA in Stage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並雙主修劇場藝術學系學士。截至目 前的演藝生涯大多參與臺灣以及美國的舞臺劇、音樂劇、舞蹈以 及藝術節演出。她擁有獨特的個人舞監風格及美學品味,將其融 入於藝術製作中的各部門協調工作,也擅於call cue技術繁複的 演出。在美期間,多在聖地牙哥和灣區的專業劇場自由接案,此 外也致力於發揮自身的中文和英文雙語能力,希望能當個世界劇 場工作者。她近期著重參與許多非傳統演出的製作,也投身全新 原創製作的發展。
音訊視訊技術統籌|黃尉育
喜歡樂器演奏與對聲音的研究,尋求聲響創意的可能性,融合視 訊呈現,在設計過的電聲系統下完成所有對演出的想像。 近期製作:晚熟劇團《無關的人No-Body》- 共同作曲與現場樂 手、臺南四百 南方有囍-唐美雲歌仔戲團《龍鳳情緣》- 音場設計與 現場混音、第22屆 台新藝術獎頒獎典禮 -音響技術指導與執行、 蒂摩爾古薪舞集 GUIDance festival -音響視訊統籌與執行。
喜歡樂器演奏與對聲音的研究,尋求聲響創意的可能性,融合視 訊呈現,在設計過的電聲系統下完成所有對演出的想像。 近期製作:晚熟劇團《無關的人No-Body》- 共同作曲與現場樂 手、臺南四百 南方有囍-唐美雲歌仔戲團《龍鳳情緣》- 音場設計與 現場混音、第22屆 台新藝術獎頒獎典禮 -音響技術指導與執行、 蒂摩爾古薪舞集 GUIDance festival -音響視訊統籌與執行。
團務經理|邱書婷
排灣族,來自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畢業於屏東縣立來義高級中學。自2009年起加入蒂摩爾古薪舞集,擔任團務行政職位,至今已有16年,成為舞團營運核心成員。
排灣族,來自屏東縣三地門鄉三地村,畢業於屏東縣立來義高級中學。自2009年起加入蒂摩爾古薪舞集,擔任團務行政職位,至今已有16年,成為舞團營運核心成員。